
提笔忘字
时间之石
1850年,狄更斯主编的周刊上发表了一则没有署名的故事,题名《煤的圣诞颂歌》(Christmas Carol of Carbon):某夜,原本瞧不起煤炭与采煤人的主人公遭遇从煤灰中跳出的精灵,精灵带他在原始森林中旅行,参观煤诞生的地方;又去往深邃的矿井,看到无数矿工为国家的发展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结尾处,主人公意识到,黝黑、丑陋的煤炭是神赐予这个星球的礼物,是人类用于超越当前生存状况的希望之光。这首颂歌也有一个更为宗教化的版本:十九世纪中期,煤炭只在英国与美国得到大规模开采与使用,新教徒们认为上帝将世界上的大部分煤都给予了他们,带领世界前进的使命也落在他们肩上。 且不论宗教意识形态,煤炭的分布的确算得上一种馈赠。距今三亿年前,地球气候温暖、...
长廊漫忆
只要走廊所寄居的权力仍在运作,只要人们仍旧希望借助建筑与空间来管控、治理、改造他人或自己,走廊就永远不会消失。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在2000年出版的史诗级作品《用赌场设计主宰竞争》(Designing Casinos to Dominate the Competition)中,比尔·弗里德曼(Bill Friedman)通过一整套设计方案,将赌场变成了一座欲望的迷宫。室内空间应当封闭且紧凑,过道与走廊要窄而适当弯绕,灯光需稳定均衡,声音也只能提供适当的刺激,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一切都是为了让空间、物质、身体的广阔让位于机器赌博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或是用社会学家格尔达·里斯(Gerda Reith)...
咖啡异闻录
意式、美式、拿铁、摩卡……各式各样的咖啡已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喝咖啡是为了清醒,为了社交,也为了品鉴。咖啡象征着某种生活方式。那甜苦交融、香气馥郁的液体,在人们在啜饮时顺着舌尖滑入食道,留下余味无穷的味觉体验。咖啡爱好者们会讲究一杯咖啡的产地、烘焙程度和冲泡方式,却很少去研究一颗小小的果实是如何从热带雨林华盖下的一颗小灌木起,跨越崇山峻岭,穿越时间历史,旅行到我们手中,装载着种种奇闻逸事,成为黑褐色的生活情调。 现今记载最早的咖啡产自公元九世纪的卡法高地,即如今的埃塞俄比亚地区。流传最广的传说中,埃塞俄比亚的放羊娃卡尔迪发现他的羊吃了一些树叶和红果子后变得兴奋起来,谨慎起见,他观察了羊群一整晚,发现它们并没有中毒身亡。...
白色魔法
1932年,法国诗人保尔·瓦雷里(Paul Valéry)在年鉴学院论坛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瓦雷里让听众想象,如果世界上存在一种微生物,它能攻击现存的所有纸张,并将其破坏殆尽:「没有任何防御措施,没有解药……它们像啮齿类生物侵入抽屉和柜子一样,将钱包和图书馆里的东西化成粉末;所有人们书写下来的东西都被摧毁了。」瓦雷里意在强调人类文明依靠书写与记忆来维系、发展,因此才有了文明的绵延坚韧,可他似乎也暗示着,由于纸张的脆弱,文明也总处在危机之中。 瓦雷里并非纸张研究者或印刷爱好者,他大概并不知道现代纸张与古代纸张的差别,严格来说,「纸张病毒」的幻想并不适用于世界上的所有「纸」。在公元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埃及地区,...
南京面之味
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在1936年的《独生子》中提到了一道名为「支那面」的料理。电影里,一位寡妇来到东京探望分离十三年之久的儿子良助,良助带着母亲游览东京,却没钱请母亲吃高级料理,最后拿出身上所有的钱,请母亲在路边摊吃了一碗「支那面」,乡下的母亲从未见过这道菜,在良助的再三劝说下才最终下口。良助和他的母亲野野太太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半个世纪后,正是这道儿子羞于呈上、母亲不敢下咽的异域菜品,从路边的廉价食物,一跃成为现代日本最重要的文化形象之一。 即便使用「支那面」这样带有侮辱意味的称呼,日本厨师与研究者也从未否认过拉面的中国起源。日本料理史学家小菅桂子(Kosuge Keiko)曾将拉面的历史追溯到江户时代:...
感觉结构或游戏中的社会
在《MOBA游戏批判——从「游戏乌托邦」到「游戏梦工厂」的文化变奏》、《MMORPG网络游戏批判——关于游戏币以及游戏乌托邦的历史考察》、《逃杀游戏批判——赤裸生命、至高权力以及「游戏集中营」的社会想象力》、《从「王者荣耀」到「绝地求生」:「大逃杀」游戏与内卷社会的伦理学》等等名字长得发指的文章中,邓剑与车致新等人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部分游戏类型展开了分析。 MOBA:这是一种以竞争为核心机制的游戏类型。该类游戏流行的社会文化原因在于,竞争已成为当下时代的重要社会意识。MOBA的时间性赋予网络游戏以完整的商品形式,...
针尖下的世界
1885年,九岁的小约瑟夫·梅斯特被送到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面前。男孩在三天前被疯狗咬了,身上伤痕累累并患上了狂犬病,生命只剩最后几天。在和男孩度过了一个下午后,巴斯特听取了两位医学院院士的建议,将仍在实验中的疫苗注射给了孩子。整个治疗过程旷日持久,巴斯德间隔性地注射疫苗给孩子,终于在三个月后治愈了他。小梅斯特后来在巴斯德研究所担任门房,一直到1940年,德军逼迫他打开巴斯德地下墓室的大门时,他宁死不从,愤然自杀。 巴斯德与梅斯特的故事中充满了命运与偶然,却并非疫苗史真正的序章。向前回溯一百余年,天花在整个十八世纪的欧亚大陆上肆虐,致死人数有六千万之多,死亡率则接近三成。在疫苗尚未诞生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