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thumbnail
Schoolgirl Byebye「西西弗斯」
0:00
/4:26

原本想取标题叫《生产队的驴都》,想来想去总觉得没能体现数字化色彩,遂换了个更凸显千禧年品味的梗。在事事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时代,工具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已是显学,无处不在的生产力指南和不时出现的生产力解毒也是数码社群讨论的焦点之一。无论是追求新工具还是复兴老方法,对效率的追求映照出无限的自我焦虑:人生似乎失去了别的选择,除了成为一只更好的拓麻驴子。可是选择一直都在:承认所谓的效率就是无效,接纳在不同工具中兜兜转转却最后一字未写、一事无成的自己,也就将追求效率的登月之旅,转变成了独一无二的数字漫游。

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其意自见

数字工具在拖垮你

The Digital Workplace Is Designed to Bring You Down - The New York Times | annotated by Ramu
Digital theorist Cal Newport is arguing for a new way to work.
可见的活动——作为生产力的表征——失去了控制,并导致了一种疲惫的文化:我一直在工作,我在不断转换语境,我的大部分工作宛如表演,它甚至没有什么作用。

专访纽波特(Cal Newport),讨论工作场所中的数字工具问题。纽波特认为,这些工具,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项目管理系统,导致了一种「过度活跃的蜂巢式工作流」,一种虚假的生产力。

回顾历史,纽波特指出,在技术和商业的历史中,人类需要很长时间来寻找与新技术共舞的方式。目前关于生产力的界定(以可见性为中介)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人们应该尝试追求以长期、自我认可、影响力为核心的「慢速生产力」。

相关思考也可参考「Slack 与组织记忆对立」一文,文章认为 Slack「鼓励中断、多任务和分心」并希望回到电子邮件。不幸的是,在电子邮件出现之时,同样的讨论也曾出现,人们尚无法在洞见与怀旧之间划清界限。

卡片笔记实操

#UNTAG
唯一的缺憾——如果称得上遗憾的话——就是卡片笔记往往简短,即便是观点笔记,也很难洋洋洒洒写上万八千字,这样短小的文字,发到网上恐怕要被人批评浅薄,背上读书不认真的名声。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为每一本读过的书写书评呢?比起可遇不可求的文思泉涌,卡片笔记更像是细水长流,罗缎密织。

一位工具极客思考如何更好地使用与构造卡片笔记。毋庸置疑,双向链接便利了传统的目录式阅读者,可以为他/她们提供更好的阅读和整理体验。但目录式阅读者(某种意义上的文化专家)并非阅读的全部,因为接受文化(culturalization)并不意味着在自己脑海中建立一个维基百科,而是意味着你能活得像你所读写过的事物。内容之间的勾连也不应只是已有内容之间的双向链接,而更应该是一个新的世界上从未出现过的句子。

博闻强记的 BigQuery

MotherDuck: Big Data is Dead
Big data is dead. Long live easy data.
大数据的另一定义是:「当保留数据的成本低于计算丢弃什么的成本」。我喜欢这个定义,因为它概括了为什么人们最终会拥有大数据。这并不是因为他们需要它;他们只是没有费心去删除它。

人类从二十年前开始意识到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从十年前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今天,开发者们终于发现大数据本身死了,除去极少数业务外,几乎没有人需要大数据。

对大多数组织来说,他们所实际需要使用的数据量并不大,访问与计算量更小,往往只是疏于管理而不得不将一切存储下来。这使得当代大数据成了一个存储而非处理问题。

人们可以说大数据就是电子设备版本的《博闻强记的富内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遗忘,因此将一切记录下来,但其目的从来不是处理(甚至由于数据太多已经难以处理)。记忆一切,等于失去记忆。

书是真没用

为什么书不起作用(Why books donʼt work)
原文:[Why books donʼt work] ([Andy Matuschak]) 书很容易让人觉得理所当然。不是什么具体的书,我是说:书的形式。纸张或像素——这都无关紧要。一页一页的一行一行的字。至少对于非小说类的书来说,一个隐含的基础假设是:人们通过阅读句子来吸收知识。最后这个想法无形中定义了这个媒介,以至于很难不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一个遗憾,因为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是相当错误的。 想…
讲座不起作用,因为媒介缺乏一个有效的认知模型。它 (隐含地) 建立在一个关于人们如何学习的错误观念上——「传递主义」(transmissionism)。当讲课确实有效时,一般是作为更广泛的学习情境(如项目、问题集)的一部分,具有更好的认知模式。但是讲课并没有发挥作用。如果我们真的想采用更好的模式,我们会放弃讲课,事实上,美国 K-12 教育就是这样。

作者认为图书在传递知识方面表现很糟糕,因为书籍采用的传递主义模型并不奏效,相对的应该使用更有助于理解的媒介来取代书籍。类似的讨论确实长久以来主导着人们对知识(尤其是所谓「实用性知识」)的理解,然而正如阿伯特在《知识的未来》或伯格曼在另一篇更直接的回应中所说:书的作用不只是「传达信息」,也包括通过大量的论证和辅助内容来强化核心观点的显著性。同样,我们也可以反驳称:并不是所有书籍都是英文意义上的「非虚构」作品(一种可以将论述者的经验和论述方式抽离的文体),在许多文本中,论述本身的价值超越了论述结果的限制。

微型论文

The Micro-Paper: Towards cheaper, citable research ideas and conversations.
What if our research ideas were smaller? Academic, peer-reviewed “short” papers are a common way to present a late-breaking work to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at outlines preliminary findings, research ideas, and novel conversations. By comparison, blogging or writing posts on social media are an unst…
我们希望,短篇论文创作过程中的程序性和系统性的不可控性,以及博客和社交媒体的引用不确定性,都可以通过微型论文得到解决。我希望看到更自由地分享早期可用的想法,特别是希望激励年轻学者,并将历史上被排斥的人,如残疾人,纳入更大的研究对话中。

指出现有的论文创作形态并不能适应学术研究发展的需要(理工科尚且如此,人文社会科学又该怎么说),提出应该发展一种更短的微型论文:它是一种小型、廉价的数字文件,可以自行出版和存档,目的是用来分享想法、对话和初步发现。它的长度应该是 1-4 页,并应通过一个开放的档案馆出版。它的目的不是用来分享发现、主张或实验,而是为了激发其他工作。

学书不成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谜桶》

谜桶
《谜桶》:写实推理小说的最高峰!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百无一疏的证据收集;能否破解最缜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不在场证明”大师克劳夫兹成名作;侦探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山之作;不可思议的杀人事件 精心布置的繁复…

谜题从今天来看没有特别繁复,写实性和同时代的作品相比确实是较强,多线推进、细查证物的调查方式更像是五十年代后的警察程序小说。看到的推理小说史都在强调本书对铁道时刻表等不在场证明的细致调查,实际上铁路系统在案件内没有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更多是表明个人在铁道时代如何可能在欧洲范围内高速移动,从而制造出在场和不在场的问题。此外如果考虑到叙事的不可靠性,即后半部分带动视角的主要人物是受雇为嫌疑人翻案的侦探和律师,那么与写实调查格格不入的故事结局也可以看作刻意制造的田园神话。

《监管区块链 : 代码之治》

监管区块链
自2009年比特币出现以来,其对传统金融体系所带来的影响有目共睹。几乎所有不了解相关技术细节的人都会感到困惑:它是如何在脱离中心机构控制的情况下,实现交易记录的集体更新及维护的?答案在于一种被称为“…

一篇论文的容量拓展成一本书的规模,不能说是故意如此,开篇各种冗长的复述充分体现了区块链研究的尴尬:不做基本叙述,无法被跨学科理解;简单陈述特性无法展现理解的深入;说得太多太细又变得好像凑字数。全书核心非常微妙,先是从事实层面将原本的「代码即法律」(code is law)降低为「代码即规则」,也就是认为当下代码还未和真正的法律融合,所以只是规则;随后幻想一种将法律融入代码、以代码作为法律的「密码法」的存在,并指出将新的「代码作为法律」(code as law)放到原本的「代码即法律」的位置上。抛开科幻般的「密码法」,其余部分的介绍、综述异常扎实,文献引用丰富,探索问题实际,堪称中文专著最佳。

秉烛夜游

秉烛夜游,昼短夜长

火山的女儿

近期推出的国产女儿养成游戏,堪称美少女养成计划 pro max 版,喜欢这类养成游戏的玩家一定要试试看。

Volcano Princess on Steam
Prepare the next monarch by finding her hobbies, training her for battle, and befriending the citizens she’ll one day protect. Dive into an all-new parenting-simulator-RPG adventure, where every decision you make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future of your daughter but that of an entire empire!

游戏内容相当丰富,培养计划和学习项目众多,休息时的娱乐和赚钱项目也很多,在精力格限制的情况下,做什么都要精打细算,但也有巧妙的逃课玩法,苦哈哈玩 4399 的时代终于过去了。游戏立绘尤为精美细致,可攻略角色都是养眼的帅哥美女,恋爱不限男女,还有甜甜的 np 结局,没有万恶的父嫁。八十多个结局,每个结局的立绘都不敷衍,数值可以继承并分配,打多周目也很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攻略过的角色会出现在主页面女儿的卧室里,另有小本本登记了与每个角色结婚的次数,不同的次数对应的戒指甚至都不一样。还有许多打动人的小细节,可以看出制作组的用心。

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岂不美哉

利用 GPT 把所有新闻中的华丽词藻甚至最基本的修辞全部删掉,只保留新闻中的事实内容,让所有新闻变得极端无聊。产品思路蛮不错,手机客户端不算精致但设计也相当得体,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新闻源非常受限(怀疑有版权问题),一天也刷不出几条新闻,有意义的更是少之又少。类似思路大概可以用来做分级阅读软件或新闻聚合器,希望有人赶紧出马。

一问到底又可称为杠精模拟器或美式批判性思维模拟器,产品逻辑上类似大热的AutoGPT,本质是在进出通证数受限的情况下做递归输入输出,在特定情况下确实有刨根问底的作用,甚至由于不断追问,可以起到一定的纠偏作用,但也并不适合问太过具体的问题,不然中间很容易跑偏然后再也回不来(可惜个人还没能测出从学术问题一路串台到香蕉多少钱一斤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