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

98 篇

题材、形态、内容均无限定的三无产品。

敲响赛博之门

出生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们恐怕已无法想象「尊重计算机」几个字。可就在他/她们刚出生的那段时间里,几乎所有学校的电脑房都充斥着现代主义的威压:纯白色的吊顶、地板和墙面包括着一排排深黑色的主机,为了保持机器的正常运作,学生们必须洗净双手、套上鞋套——离参拜道观只差一道焚香沐浴的工序——才能走进房间,同电脑互动。 现在,让我们想象手指按下开机键,屏幕上一串密文闪过,你用敏捷的双手或尚不灵活的一指禅敲下密码并听到 Windows 开机音效的那个瞬间,那个几乎像是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的瞬间。只在这种复杂的回溯中,在一间间已经消失的电脑房中,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获得了一种绝无仅有的体验,一种早期计算机用户(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大学生们)才具有的神圣感,一种敲击赛博(...

地球见便录

1997年,刘德华发布了专辑《爱在刻骨铭心时》,其中有一首相当古怪的曲目,由陈国华作词,歌名就叫《马桶》:「每一个马桶都是英雄,只要一个按钮,它会冲去你所有烦忧。每一个马桶都是朋友,可以真心相守,一辈子你都不能没有。我的秘密太多,我的梦想太重,你会慢慢的懂,亲爱的马桶。」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上,刘德华绝不是第一个(也定不是最后一个)赞颂马桶的人。早在古希腊时期,历史学家希罗多徳在旅居埃及时就已发现了马桶的神奇效用,他在《历史》中记下了阿玛西斯(Amasis)法老(...

文化研究及其文化可能

早在霍加特与威廉斯的时代,文化研究就已呈现出强烈的跨学科性。数十年来,随着文化研究在学院内部的建制化,其涉及的学科、领域或对象也在不断扩张:不仅囊括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产品(如文学、电影、音乐),也逐步纳入了文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生产、消费/接收、再生产),方法上亦受到诸多学科(如社会学、文学、人类学、媒介研究)的影响。文化研究既已如此复杂,相关学者也就难以将之视作一个稳定的领域,而更倾向于将其理解为某种变动之中的「进路」。可作为一种「进路」,文化研究却存在着一种根本性的缺陷,...

知识和意见

八月十二日,在发出《如果在海淀创业大街,一个旅人》(希望有人看出来我在取标题方面的恶趣味)后,我收到了一封邮件(希望大家多写信件,我也好拓展一下要聊的东西),算是观后感,摘录如下: 您提到过:「教育不是你给我钱而我给你信息/技能。」而事实上,我们好像已经越来越习惯于把它看作一场交易了——如果教育失掉了一些本真的东西,而仅仅作为信息的传播途径,那么事情又会变得怎么样呢,会更糟吗?我的意思是……如果感情上的事可以由其他的活来弥补? 或者说,换个思路,如果现在的这一切都算不上教育。那么,教育是可以被定制的吗?它会是更个人化,...

瑞士奶酪般的孔洞

一栋房子的组成部分包括屋顶、墙壁、门窗和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屋顶相当重要:没了屋顶,「家」就成了「豕」。屋顶是一种设备,使我们屈从,也容许我们退缩其中,躲避自己的主人(无论是上帝还是自然)。屋顶的德语单词 Dach 与希腊语的 techne 词根相同;因此,屋顶工(Dachdecker)都是艺术家。一面是法律的管辖范围,一面是主奴的私人空间,在两者之间,屋顶工划下了界限。在自己的屋顶下,法律只部分生效。...

虚拟人能说话吗?

淡豹是人类学出身,尽管在端传媒的对谈中,她声称自己「不是个好学生」,可她的作品也保有浓厚的人类学色彩——不是一种「人类学式的写作」,而是一种「逃离人类学的写作」。 我相信淡豹看过或听教授讲过各种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同时了解其中的关键所在:谁在说话,如何说话。在话语的伦理方面,人类学系,尤其是美国的人类学系,大概是最讲「道德」的系科。这极有可能导致了一种在人类学文本或现实生活(让我们也将其看作一种文本)中时刻存在的自我压迫:不该代替别人说话,应当倾听,应当理解,应当直接引述而非添油加醋地转引。 我想像(说不上是恶意揣度还是善意理解,...

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to 隐形学园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Great!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up.
Success! Your email is updated.
Your link has expired
Success! Check your email for magic link to sig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