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到二十几岁,逐渐变成了各种研究里说的喜欢鼓捣电子产品并且经常自己修修补补的男性。尽管一直自豪于自己还有些和机器打交道的技能,但书读多了又要怀疑这是不是传说中的「霸权男性气概」作祟,只是在模拟记忆里什么都能维修,手上沾满灰尘、污水或机油的父亲。我也就是用这种略带怀疑的视角观望在北美、英国和欧陆方兴未艾的「维修权」运动:一来,且不论是为了环保还是产权还是对抗资本主义,活在一个有华强北的国家,维修权在我眼里就已经不是立法的任务,而总是非法的领域,是斯科特所说的「逃避统治的艺术」;二来,在所有硬件都逐渐软化的时代,讨论维修权也变得越来越荒谬,因为阻挡用户进行维修的不总是更换特定的硬件,而是这些硬件无法得到厂商的许可。
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其意自见
维修权在路上
十到十五年前,当一个部件发生故障时,几乎可以用任何兼容的替换部件进行更换。但是,成对的部件都有内置微控制器,这些微控制器通过编程与主板进行通信,以验证更换的部件。如果这种软件握手没有发——例如,由于维修人员使用了非官方零件或无法获得专有配对软件——设备可能会发出警告信息,或者完全停止工作。
「维修权」在全球范围内立法进展顺利,然而制造商仍在想办法绕过这些限制,例如加入软件锁或是采用稀缺零件并提高零件的报价。尽管大部分维修权运动中的活动团体都相当焦虑,但似乎也没人考虑系统整合华强北的各种非法实践。
大洋彼岸的风景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许多人正在自己动手,努力改变现状。重启项目 等组织正在开展活动,反对阻碍我们修复自己拥有的物品的障碍。人们越来越反对我们的丢弃文化,企业也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要求它们发挥自己的作用。
英国视角下的维修权法案聚焦于家用电器,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等产品尚未加以干涉。文章回顾时间较早且英国地区家电智能化进展较慢,换做中国或美国,问题又该变成「已经智能化或软件化」的家电,维修难度就不仅限于更换部分零件,且同样可能引入软件锁。
不是你的机器
与大多数问题不同,维修权几乎可以吸引任何意识形态的人,从那些非常关心个人财产权的人到那些希望控制企业滥用权力的人。论点很容易理解:「制造商不应该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维修权运动在美国的版本发源于农业设备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农业设备高速智能化导致大量设备采用了类似订阅制的方案,需要逐年缴费以进行软件和硬件维护,保证制造公司利润。这一模式让深信财产权的农场主感到不安的同时,也吸引了渴望控制大企业的左派,并联合推动了相关法案的施行。
修理自己
如果你忽略这些小事的时间够长,那么指甲钳这么小的东西也能让你花两天时间拆除,拖车里装满旧水槽、过时的盥洗台、褪色的油毡、一些板条和石膏、破旧的管道、缺水的旧马桶等等。我可以把这些几千磅重的垃圾拖到垃圾填埋场,然后重建你的浴室。到头来,当一切都重新组合在一起时,你还是能拥有一个可以进行基本梳洗和排污的地方。
来自建筑商的心灵鸡汤,宗教背景让他更能理解「维修」如何可能作为一种体验生活稳定性的技术。无法控制外部风险的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于对自己的身体、家居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小环境进行修整,这是一种获得本体论安全感的方式,这也意味着,能够维修的权利,也是一种能够良好生活的能力。
为什么不修?
我们认为促进维修或重视耐久并不自然导向产品的耐久。耐久需要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在与产品相关的实践中才能得到理解。……政策措施不仅应该努力促成普遍的维修权,还应该培养维修能力。
研究认为过往的维修权讨论集中于立法问题,仿佛只要设备好维修了人们就会开始维修,却忽略了对个人来说,维修成本(时间、认知、技能等)往往相当高昂。最为关键的是,整体的社会、物质和技术环境都在引导人们追求新颖的事物而非维护旧的事物,因此应该思考什么情况下人们更可能维修物品,而不仅仅是考虑制造商的责任。
学书不成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连续「杀人鬼」青蛙男
译者或作者的风格所致,仍是沿用了侦探与助手(高深上级与新人警察)的模式,但长篇议论并不使人反感,正常与反常之辩也恰到好处。作为推理小说,仍旧引入诡计做来回反转,只可惜心灵的结构并不真的可以嵌套与操控,最后借助佛教「因果报应」才跳进结局。
令我讨厌的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
说是讨厌,考据如此详尽,也要用许多心力。每每听说要着手小处,说这话的人又都是学问家做派。反而是孙中兴这种吊儿郎当的导读显得扎实可靠。不说多有洞见,至少足够入门辅助使用,二手文献也做了基本梳理。如果多几本此类导读,理论可能也不会那么难做。
秉烛夜游
秉烛夜游,昼短夜长
部落与弯刀
汉家松鼠工作室出产的类骑砍作品,战斗部分比骑砍更依赖英雄,其余设计(包括多种时空的切分方式、城池争夺作为游戏核心等等)几乎没有变。主线剧情是你作为武林人士在大漠闯出一片天地,后期可以解锁更多人物类型和支线,但无论怎么选,都只是勉强及格不功不过。
支线剧情主要围绕英雄加入来设计,没有太多亮点。人物方面,骑砍类的好感、婚姻系统有继承,但在城市和酒馆女郎刷好感度的设定颇有点奇怪,容易玩到后半程整个世界都遍布你的爱人(据称主角若是女性也可无缝恋爱,减少程序工作量的同时,性别平权也是再进一步)。
我个人在 iPad 上进行游玩,优化相当不错,游戏的操作和量级也比较适合在中型尺寸的屏幕上游玩,比起据说 BUG 漫天的 Steam 版,竟然还多了点靠谱的感觉。
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岂不美哉
做过学术或工作简历的都明白用 Word 做简历是多么痛苦,哪怕拿着一个模板去修改,改出来也是处处对不齐,流露着一种烂掉的气息。过去尝试过使用 InDesign、Photoshop 或是 R Markdown,最后发现这款开源程序 Oh My CV 满足了绝大部分需求,既是类 Markdown 的纯文本编辑,又支持一些特殊的简历中常用的样式,还不需要任何代码基础,生成出来的简历干净清爽,堪称居家旅行上岸落选的上乘伙伴。
大约是国产的本地 Whisper+LLM 应用,最近用来将各种线上的 Workshop 录屏全部转成文本再自动跑总结,避免来回听废话。类似的应用在飞书或钉钉中似乎已有集成,不考虑隐私的话直接使用对应服务或许更好。考虑隐私的话,或许可以等苹果和微软再更新一下它们的系统级语音识别,前者目前属于能用,但不算太能用的状态,后者直接就是没法用。话又说回来,如果我用一个 Whisper + LLM 应用来速通一个速通电影、电视剧或小说的视频,我最后会得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