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原本应该叫做《开学一周之后》,题目是上学期(去年九月)拟定,那时候我对自己研究生的学习方法(尤其是看起来无比可靠的一鸡多吃计划)非常满意,所以准备写篇小东西。没成想一拖延就到了现在,原本的标题不再能用,人老了半岁,对原来那套东西也没那么自信了,原本想把题目改叫《谈谈方法》然后发出来,想了下这么对笛卡尔不太好,索性就叫《扯扯方法》,算是提前预告文章的各种不靠谱之处。

简单说,我的整体看法没什么变化,本科阶段的人文社科学习,除去基本的专业功课外,最需要的就是阅读。此处的阅读并非现在流行的对经典的精读或细读,而是对任何品质良好的文本的泛读。严格意义上,这种泛读是本科阶段学习基础。考虑一下从小学到中学,课本上各类推荐阅读书目加起来的数量,大约有一两百册,其中相当部分还厚得惊人。这也就是说,最低要求来说,在大学入学前,一个人理应看过一两百册书。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极少有人达到这个数量,因此要讨论大学怎么学习,首先就是要补下之前的欠账,也就是补上欠缺的阅读和阅读能力。

如果不考虑专业问题,那么我认为读文学作品、民族志研究、历史写作(学院派或历史小说)、非虚构报道都是非常好的积累阅读量的方式。基本上这类书籍都在专业性和趣味性(或者说可读性)之间有所平衡,只要不是口味过于刁钻,读者不会遭遇太多的障碍。在这样的泛读之后,抛开阅读能力或理解能力的变化,读者总会生成出特定的兴趣来(例如就是喜欢黑魔法,或者对医学人类学甚至现代反精神病理学有兴趣),剩下的问题就是一边继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一边顺着兴趣向下挖掘,看看是否确定对此方向有兴趣,若是真有,又是否能够和自己的专业领域或未来的整体方向关联起来。

运气比较好的话,自己从阅读中生发出的兴趣能够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那么恭喜,你未来的学习就有了最好的依托。若是运气不好,有所冲突或是八杆子打不着,那倒也不用着急,一方面可以继续看看有没有别的兴趣点生成(没听说哪位读书人的兴趣特别专一),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一下纯粹当个兴趣,或者自己的专业方向能否有些调整的空间,或者能不能两边凑活一下,取个中间状态,算是勉强兼容。说白了,哪怕是读两百册推理小说,一个人也能成一个推理小说爱好者,这也能和许多专业方向关联起来:文学系、历史学、社会学系、地理系、外语系、建筑系、物理系……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出现完全无法弥合的冲突,如果有,那肯定是读得太少以至于不知道如何弥合。

概言之,阅读都是前提,只有比较充足的初步阅读之后,才会有一些读和写的基本能力,也才能有一些继续往下学习的动力。然而光是读也不够,不用说,读多了人自然想写点东西。文艺青年读多了诗歌小说铁定会手痒,忍不住要随便创作一番;学术爱好者看完一本巨著也常常是心潮澎湃,想要做一个质量相近的研究。然而大部分情况下,写作者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字词层面,也有框架结构层面。我无意做写作指南,只能说,大部分情况下,写作困难的原因都是读太少,缺乏对文本的感觉。读小说可以帮助写小说,读诗可以帮助写诗,读论文倒是不能帮助写论文,因为大部分论文写作上都比较差劲。至于什么是好的写作,就现代语言和日常使用的各种文体来说,好的小说就是最好的写作。所以如果论文写不好,那肯定是你小说读少了,所以语言不算地道,也没有排篇布局的意识。

说到写作,主要不是为了写出什么东西,就是为了写出来本身。哪怕没什么稳定读者,只要自己看到文件盒子里东西在慢慢变多,无论如何也能收获一些成就感。当然,年纪大一些或是时间长一些之后,这样的成就感就不足够了。此时就确实需要做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大东西或者好东西出来才行。在比较好的高校的部分专业中,一般用学年论文的方式来检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如果没有学年论文制度,那么学生也应该定期攒一些规模较大的文章(衡量规模的方式就是,大概是你这半年或一年内写得最用心也最好/久/长的论文),用来当界碑,衡量自己前进的速度。如果确实这样做了,自然也会发现一些对应的困难,例如,要是你的学校没有学年论文系统,而你自己又想做一些好东西出来,那么有一定概率会影响你的绩点或是你其他的课业,也可能需要牺牲一些休息或社交时间,这都需要自己去平衡,此时就不是方法的问题,而只是个人选择了。

如果自我观察偏差不大,我自己本科四年差不多都是这样:每年坚持读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每学期或每年都会做一些大文章,其他就凑合一下。唯一放弃了的是一堆没完成的长篇小说计划,由于课业比较重,我自己确实没有时间去读足够的小说,导致自己在小说写作上进步没有论文写作那么大,好在去年偶然重新开始写之后,算是有了更明确的感觉和想法。回到「开学一周之后」,除去上面这些内容,当时我准备写的还有上学期的完整规划,大致上就是用两篇大论文交五门课,剩下的随意混混。实际结果是我没能完成两篇让自己满意的论文,整体上只写了一篇半或者说一点三篇。与此同时,即便两篇论文交五门课的压力已经够小了,我还是被自己可怜的文献目录压得喘不过气,相当长时间里抗拒读特别专业的东西,一直拖延到必须写作的时候才开始以非正常的速度跳读并写作。

算是这种非正常工作节律的后果,十二月中时我患上了腱鞘炎,直到现在也只能贴着药膏、忍着疼痛写作,且断断续续地感到焦虑(一方面是待完成的工作,一方面是此前完成的工作还没收到充分的反馈),又进一步被这种焦虑逼得不愿意阅读。好在彻底休息一段时间后,现在整体上是好了些,开始逐渐恢复读写的欲望,能够做个正常的学术人。以上两三个段落倒也不能提供什么有效的经验,只算是我的自我安慰与理解,一定要总结的话,不如这么说:状态的波动相当正常,也不能给自己太多期望或压力。我倒也没有特别后悔自己浪费了时间。想开一些的话,本科时候过得像硕士,现在读硕士了,也就是博士颓废期。何况还有后面的大文章要做,总不会停下来,只是现在仍在摸鱼罢了。